学科动态

主编文章推荐:泛中亚干旱区气候暖湿趋势的变化特征



近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增湿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刊副主编张强研究员团队近日在《Atmosphere》上发表了题为泛中亚干旱区气候暖湿趋势的变化特征的文章,揭示了在泛中亚干旱区是否存在这一现象。




研究结果显示:

80年来,泛中亚干旱区的变暖速率为0.26°C/10a,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变暖速率(0.18°C/10a)2000年以后,气温增长速率下降到0.11°C/10a,类似于全球变暖停滞。然而,同一时期的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增量(19.18 mm/10a)远远高于近80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近80年来降水的增长率高于平均值,但干旱度指数(AI)的增长率下降到-0.004/10a。说明区域湿润趋势有所减缓,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PET的飞跃增长。

80年的降水变化主要以年际时间尺度为主,包括准3年周期和准6年周期,其中以年际时间尺度最为显著。但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变化较弱。降水的年际循环主要受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变化的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长期趋势,与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气温在准3年周期的年际变化也很显著,而年际和几十年尺度变化相对较弱。总之,未来对泛中亚干旱区降水的研究和预测应重点关注PDO变化,其次是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变化。对于温度的研究和预测,AO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

80年来,除蒙古中东部和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少数地区外,泛中亚干旱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中心位于新疆、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哈萨克斯坦北部和帕米尔高原大部分地区。区域气温以上升为主,但青藏高原东北坡和河西走廊的气温增量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区域气温由西北至东南呈逐步下降趋势。

泛中亚干旱区大部分地区有明显的增湿趋势,增湿中心在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和新疆北部。哈萨克斯坦南部、蒙古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高原呈干旱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出现了中涝周边干旱的格局,当地人工智能大多呈现出正向变化趋势。但不影响西北地区整体增湿。

降水的增加减轻了大部分研究区的干旱过程,包括西北大部分地区。此外,随着气温的稳步上升,这些地区变得更加湿润和温暖。然而,增湿趋势并不等于潮湿气候。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增加,且分布极不均匀。此外,由于PET的增加抵消了大部分降水的增加,因此泛中亚干旱区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格局并未改变。

80年来,泛中亚干旱区气候呈现增湿趋势。在中等排放情景下,这一趋势可能在未来80年明显加速。根据预测结果,到本世纪末,区域平均气温将达到8.5左右,明显高于2010(5.7)。降水量的急剧增加可能导致降水分布高度不均匀,这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虽然降水的增加可能是这一趋势的积极方面,但急剧变暖引起的PET的上升可能会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挑战。然而,估算结果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对干旱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考虑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重大影响,解决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仍是未来气候模型研究的重点。


文章下载地址:[下载]

引用格式:

 Yan, X.; Zhang, Q.; Ren, X.; Wang, X.; Yan, X.; Li, X.;Wang, L.; Bao, L. 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the Warming–Wetting” Trend in the Pan-Central-Asia Arid Region[J]. Atmosphere, 2022, 13, 467. https://doi.org/10.3390/atmos13030467


文章链接地址:https://www.mdpi.com/2073-4433/13/3/467/htm


张强副主编简介:


    

张 强,男,甘肃靖远人,生于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现任甘肃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第十届甘肃省政协委员,兼任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博士生导师及部分机构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兰州国际环境蠕变研究中心主任。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和中国产学研创新奖,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和2016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第五批优秀专家和2006年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还获首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工作奖等多种荣誉,2018受中国科协邀请于人民大会堂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双百”专家座谈会。

长期扎根西北从事干旱气象和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干旱防灾减灾技术和陆-气相互作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已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12项国家级课题或项目。在干旱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沙尘暴发生机理及监测预报和影响评估集成、旱作农业和生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预警和应对、干旱气候区绿洲小气候及其维持机制、复杂地形城市大气污染机理及其对策措施、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西北地区冰雹监测预警及防雹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出版专著或编著14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20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130多篇;发表的论著被引用6300余次,其中被SCI收录刊物引用1620次,其在中国知网公布的发文数量、被引频次、H指数、G指数等指标中均居全国气象领域前列,获得国际学术界较高评价,产生了广泛学术影响。其研究成果获国家创新争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奖16项,促进了气象技术发展,为政府决策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媒体发表科普文章29篇,促进了气象知识传播。积极推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探索科技创新机制,发表科技管理类论文6篇。






发布日期: 2022-03-20    浏览: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