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27卷 第2期 2008-04-28   

论文

  • 青藏高原上空H2O和CH4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
  • 毕云;陈月娟;周任君;房明惠;许利
  • 2008 Vol. 27 (2): 249-258. 
  • 摘要 ( ) PDF (1506KB) ( )
  • 采用UARS卫星1993-2004年卤素掩星试验的观测资料(HALOE), 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大气中H2O和CH4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也与同纬度其它地区作对比, 找出它们的差异, 并分析了H2O和CH4的多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高原上空H2O混合比在对流层上层随高度迅速减少, 在对流层顶和平流层底达到极小值, 平流层里水汽混合比随高度增加。高原上空CH4混合比从140 hPa直至1 hPa随高度递减。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H2O和CH4混合比季节差异最明显。高原上空H2O和CH4混合比与同纬度带其它地区相比有不少差异, 这种差异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更明显。分析还表明: 高原上空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H2O和CH4的分布明显受到高原热力作用引起的垂直运动的影响, 高原区域是平流层和对流层交换的活跃区。平流层中上层H2O和CH4的关系很密切, 其原因主要是在平流层中上层CH4很容易被氧化成H2O。趋势分析表明, 在对流层顶附近, 水汽在1993-2004年呈下降趋势, 而CH4在1998年以前和2001年以后也呈下降趋势; 平流层中层1993-2000年H2O混合比呈增加趋势, CH4呈下降趋势, 2000-2004年H2O混合比呈下降趋势, 而CH4呈增加趋势。
  •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
  •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
  • 2008 Vol. 27 (2): 339-348. 
  • 摘要 ( ) PDF (2043KB) ( )
  • 应用地面自动站1 h雨量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 以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过程(2005年7月8~14日)为例, 根据冷涡环流特征, 将冷涡过程划分为发展期、成熟期、减弱期3个阶段。发现冷涡发展阶段降水主要由其南部西风锋区湿斜压不稳定产生, 属于大范围混合型降水; 而其他阶段降水主要由对流不稳定产生, 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可对应不稳定能量区, 但其分布有较大差异, 对流层低层的暖湿输送及辐合是不稳定能量积累的关键。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区分布于离冷涡中心较远的东南部; 成熟期位于接近冷涡中心东南部; 减弱期位于冷涡减弱形成的低压槽中。不同发展阶段不稳定能量与对流降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冷涡发展期对流有效位能与较大的水汽通量是影响降水落区的主要因素; 成熟期对流降水基本发生在对流有效位能区和925 hPa湿区的重叠区域; 减弱期对流降水不但与对流有效位能、低层相对湿度有关, 而且还取决于对流层低层辐合线。
  • 河南省气候变化与北极涛动的多时间尺度相关
  • 孙卫国;程炳岩;顾万龙
  • 2008 Vol. 27 (2): 430-441. 
  • 摘要 ( ) PDF (2704KB) ( )
  • 将交叉谱与小波变换方法相结合, 采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 分析了冬、夏季北极涛动指数距平(ΔIAO)、河南省降水距平(ΔR)和气温距平(ΔT)序列的时频结构及其联合统计特征, 讨论了近55年来河南省气候变化与北极涛动之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结果表明: 冬、夏季ΔIAO、ΔR和ΔT都存在准2年、4年、6~8年和11~22年左右的周期信号。冬季ΔR与ΔIAO之间的显著相关表现在准2年和14~22年尺度共振周期上, 年代际尺度正相关振荡的凝聚性最强且为全时域分布; 冬季ΔT与ΔIAO的显著正相关表现在2~4年和6~10年尺度共振周期上, 时域中相关振荡存在局部化特征; 年代际尺度上ΔR与ΔIAO的相关显著性高于ΔT与ΔIAO的相关而年际尺度上ΔT与ΔIAO的相关比ΔR与ΔIAO的相关更显著, 表明冬季AO对河南省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机制不同。夏季ΔR与ΔIAO之间的显著相关表现在准2年、4~6年、6~8年和16年左右尺度共振周期上, 以6~8年尺度正相关振荡凝聚性最强; 夏季ΔT与ΔIAO的相关显著性较低, 仅在年际尺度周期上局部时域中有所表现; 夏季AO主要通过影响东亚季风强度对河南省降水和气温变化产生间接影响。
  • 极涡研究进展
  • 张恒德;高守亭;刘毅
  • 2008 Vol. 27 (2): 452-461. 
  • 摘要 ( ) PDF (978KB) ( )
  • 极涡是北极地区的一个深厚系统, 它以极地为活动中心, 最能体现高纬大气活动特征, 属大气环流最主要的系统之一, 通常与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等环流系统相互配合, 在全球天气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极涡的气候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变化机理及数值模拟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行星波破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平流层对流层的动力耦合等过程中, 极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极涡对HNO3、臭氧等大气化学成分渗吸和输送过程的影响显著, 而这些化学成分的再分布对极涡有较强的反馈作用; 极涡还受到海温、冰雪、植被甚至太阳活动等的影响。前人已经关于极涡做了不少研究, 但在气候动力学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