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27卷 第增刊期 2008-01-01   

论文

  • 上海近百年梅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 梁萍-;丁一汇
  • 2008 Vol. 27 (增刊): 76-83. 
  • 摘要 ( ) PDF (3023KB) ( )
  • 根据上海地区1875-2006年梅雨参数资料, 采用多种统计方法, 在考察上海梅雨特征量气候统计特征的基础上, 讨论了上海梅雨特征量的趋势、 周期、 概率分布型的气候变化, 并分析了它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气候变化的异同。结果表明: 上海近百年入、 出梅时间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推迟趋势, 在1940年代以后出现转折。与1940年代以前相比, 1940年代以后入梅时间偏晚的概率增加, 出梅时间出现异常晚(早)的概率增加(减少); 梅雨量及梅雨强度异常偏多的概率增加; 梅雨期异常偏长(偏短)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减少)。近百年梅雨期长度和梅雨量虽略有增加, 但趋势并不显著。上海近百年入梅时间、 梅雨期长度及梅雨强度分别存在22年、 4.2年和3.3年左右的变化周期; 而近百年梅雨量和出梅时间未出现显著的变化周期。上海梅雨与长江中下游区域梅雨在气候统计特征上较为一致, 但在周期及其气候演变特征上存在差异。
  • 近47年上海最高、 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城郊差异
  • 周伟东-;朱洁华;史军
  • 2008 Vol. 27 (增刊): 124-130. 
  • 摘要 ( ) PDF (2262KB) ( )
  • 基于上海市1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 分析了1960\_2006年上海最高\, 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城郊差异。结果表明, 过去47年间, 上海平均最高\, 最低气温分别为20.1℃和12.5℃, 两者均有显著的上升趋势, 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9℃/10a和0.39℃/10a。最高气温在春季上升幅度最大, 而最低气温在冬季上升幅度最大。最高\, 最低气温都在1980年代后期发生突变, 突变点分别在1989年和1988年。年代际变化显示, 最高\, 最低气温在1990年代以前均为负距平, 1990年代和2000年代均为正距平。配对t检验表明, 市区与郊区的最高\, 最低气温在1987年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 最高气温呈市区大于郊区、 内陆大于沿江沿海的分布特征, 近20年市区与近郊、 远郊最高气温的差值分别比1980年以前增加了0.4℃和0.6℃。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与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近20年市区与近郊、 远郊最低气温的差值分别比1980年以前增加了0.5℃和0.8℃。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平均为7.5℃, 近47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日较差的减少与最高\, 最低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有关, 也与日照时数、 云量的变化显著相关。
  • 长江三角洲地区GPS大气可降水量统计特征分析
  • 杨引明;朱雪松;刘敏;丁金才;沈愈
  • 2008 Vol. 27 (增刊): 150-157. 
  • 摘要 ( ) PDF (5526KB) ( )
  • 利用近7年来(2002\_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重点对梅雨期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三角洲地区PWV分布总体呈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夏半年平均PWV高于冬半年20 mm左右, 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南北向水汽梯度大于东西向, 说明偏南气流对该地区的水汽输送作用较明显; PWV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 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夏季的8月份, 最小值出现冬季的1月份, 且春、 秋季节内各月间的PWV变化幅度较大, 而夏、 冬季内各月间的PWV变化较稳定; 其次, 长江三角洲地区PWV没有显著周期性年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此外, PWV与梅雨期强降水量之间有明显关联, 当梅雨期PWV值迅速由低值上升到60 mm以上时, 或在强降水之后, PWV值并没有明显回落, 仍然维持在高值时, 极容易产生强降水, 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强降水量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信号。
  • 直播水稻最佳播期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初探
  • 薛正平;李军;辛跳儿;张皓
  • 2008 Vol. 27 (增刊): 183-189. 
  • 摘要 ( ) PDF (3033KB) ( )
  • 为了探讨上海地区直播水稻的最佳播期和影响产量的农业气象指标, 应用相关分析方法, 对直播水稻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直播水稻单产与播期关系为抛物线型, 最佳播期在6月13日; 最佳播期的有效穗数360×104·hm-2, 每穗总粒数为105粒, 空瘪率11%~12%, 千粒重25 g, 经济系数43%~44%, 全生育期140天。单产与分蘖高峰期的叶面积指数、 叶干物质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7(P<0.05)和-0.9928(P<0.01), 单产与齐穗至乳熟期叶面积指数、 叶干物质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5(P<0.1)和0.8130(P<0.1)。分蘖期\_分蘖高峰期日照时数高于70 h时, 有效穗明显增加; 幼穗始分化\_减数分裂期的日照时数低于160 h时, 每穗总粒数明显下降; 开花期间的最低气温低于18℃时, 空瘪率达到18%以上; 抽穗前后各20天平均最低气温≤23℃或者该时段日照时数<200 h, 千粒重<2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