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40卷 第3期 2021-06-28   

论文

  • 基于高分辨率OLR资料的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对流日变化特征
  • 康潆文;巩远发
  • 2021 Vol. 40 (3): 472-485.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0.00105
  • 摘要 ( ) HTML ( ) PDF (8799KB) ( )
  • 利用2004 -2017年静止气象卫星Kalpana-1的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25°×0.25°, 时间分辨3 h一次, 每天8个时次)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对流的日变化特征, 并结合ERA-Interim分析资料和中国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06年和2007年的对流活动异常、 垂直速度异常、 降水异常三者的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夏季6 -9月有非常明显的对流活动, 其中在对流活动最强的盛夏7 -8月, 青藏高原中部和东南部、 印度半岛东北部、 孟加拉湾到中南半岛都有大范围的强对流区, 强度最强的对流区OLR平均最小值低于190 W·m-2。(2)青藏高原和南亚地区对流活动日变化特征明显。其中青藏高原中南部、 青藏高原东南部、 印度半岛东北部和中南半岛南部地区都在09:00(世界时, 下同)左右开始出现OLR低于210 W·m-2的强对流区, 在12:00左右对流活动强度达到最强, 对流活动均可持续到次日凌晨。孟加拉湾东海岸全天都有明显的对流活动, 在09:00和21:00的2个时次达到最强。对比青藏高原、 南亚和孟加拉湾地区, 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的对流日变化最为显著, 陆地区域对流日变化是一个周期, 而孟加拉湾东岸地区的日变化有两个周期。(3)对比分析2006年和2007年7 -8月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的OLR异常变化与垂直速度和降水异常可以发现, 高分辨率的OLR负(正)距平表示的异常强(弱)对流与异常上升(下沉)运动及异常多(少)的降水三者之间密切相关, 可以用来表征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 以弥补其观测资料的不足。
  • 基于BCC-CSM2-MR模式的疏勒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 李雅培;朱睿;刘涛;常亚斌;尹振良
  • 2021 Vol. 40 (3): 535-546.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0.00078
  • 摘要 ( ) HTML ( ) PDF (4288KB) ( )
  •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 该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对该区未来气温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有助于厘清疏勒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状况, 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本文基于1961 -2014年气温降水数据及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MR输出数据(1961 -2100年), 采用MBC(Multivariate Bias Correction)方法对模式输出数据进行偏差校正, 并利用趋势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 对疏勒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历史时期(1961 -2014年), 经MBC方法校正后的模式输出数据, 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 能较好地再现研究区分布规律; (2)不同气候变化情景(SSP1-2.6、 SSP2-4.5、 SSP3-7.0、 SSP5-8.5)在未来时期(2015 -2100年)下, 模式数据的降水增加量的比较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 平均温度增加量的比较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 最高温的增加量比较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 最低温度增加量比较为SSP5-8.5>SSP1-2.6>SSP2-4.5>SSP3-7.0; (3)未来时期(2015 -2100年)的三个时段(2015 -2040年、 2041 -2070年、 2071 -2100年)的变化特征表明, 在2015 -2040年和2041 -2070年期间的降水减少的幅度较明显, 而温度有增有减, 变化幅度较大, 呈现震荡的趋势。而在2071 -2100年期间温度和降水有了明显的变化, 且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4)未来时期的降水变化率呈现中部高, 四周低的趋势; 而平均温度变化量的高值区为流域水系稀疏地区; 最高温度变化最明显的区域集中在疏勒河流域的上游区; 最低温度变化最明显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南北两端。
  • CMIP6模式对黄河上游降水的模拟及预估
  • 赵梦霞;苏布达;姜彤;王安乾;陶辉
  • 2021 Vol. 40 (3): 547-558.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20.00066
  • 摘要 ( ) HTML ( ) PDF (7375KB) ( )
  • 基于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 采用偏差订正后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情景齐全的5个气候模式, 评估气候模式对1995 -2014年黄河上游降水的模拟能力, 并预估了7 个SSP-RCP情景下黄河上游2021 -2040年(近期)、 2041 -2060年(中期)、 2081 -2100年(末期)的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多模式集合平均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上游降水年内分布特征, 并且能够模拟出黄河上游降水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 模式数据与观测值的空间相关系数达0.9以上, CMIP6多模式集合对黄河上游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2)21世纪黄河上游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 伴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相比基准期(1995 -2014年), SSP1-1.9和SSP1-2.6情景下21世纪黄河上游年降水呈现先增加后减缓的特征, 近期到中期降水增幅加大, 中期到末期降水增幅减缓; SSP2-4.5、 SSP3-7.0和SSP5-8.5下, 年降水增幅从近期到末期持续增加; 而SSP4-3.4与SSP4-6.0下, 21世纪近期降水有所下降, 中期出现拐点, 随后持续增加。空间上, 降水增加幅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少的黄河沿以上区域和兰州至头道拐之间的区域; (3)21世纪黄河上游各季降水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 增速因情景和季节而异。除SSP4-6.0情景, 总体上表现出高辐射强迫情景降水变化趋势大于低辐射强迫情景; 冬季增幅最大, 夏季增幅最小, 趋势均通过0.1显著性水平; 空间上, 春秋两季降水增幅高值中心在黄河沿以上区域和兰州至头道拐之间区域, 增幅低值中心在黄河沿至兰州之间; 冬季降水增幅高值中心位于兰州至头道拐之间的区域, 降水增幅相对较低的区域在黄河沿至兰州之间的区域; 夏季降水除SSP4-3.4和SSP4-6.0情景在21世纪近期黄河上游大部较基准期有所下降外, 其余情景下增幅高值区在黄河沿以上区域。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