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1卷 第3期 1982-09-24   

论文

  • 亚洲地区月平均大气加热场及其年变特征
  • 姚兰昌;罗四维;王安宇
  • 1982 Vol. 1 (3): 1-11. 
  • 摘要 ( ) PDF (745KB) ( )
  • 本文利用1961-1970年的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东亚范围内1-12月大气的辐射收支和热量收支,进而分析其年变特征。主要结果: 1.青藏高原4-9月是热源,其它各月是冷源。高原中西部冷热源的形成及年变化主要决定于地面感热加热的变化。高原东部3-5月热源的形成决定于感热的迅增,6-9月的热源则同时取决于感热和潜热。高原地区热源出现早而强,有二次迅速增强过程,这对6月南支副热带急流的北跳和雨季的爆发有贡献。冬季,高原的冷源对其南边的副热带急流贡献甚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其维持有贡献。 2.高原北边和西边全年的感热和潜热都很小,年变化也很小,所以全年都是冷源。7月伊朗高压是动力性的。 3.高原南侧及东侧的感热很小,潜热强度大且年变化也大。所以其热源及年变化主要决定于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年变化。印度北部6-9月为热源,其它各月为冷源。孟加拉湾地区热源4月开始,但比高原热源弱,5月增强,6-7月最强,比高原要强7-8倍。但高原加热对南亚雨季开始的贡献大,而孟加拉湾地区的强热源可能是雨季爆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 海陆分布与高原对低纬7月平均经圈环流的影响
  • 罗四维;姚兰昌;吕世华
  • 1982 Vol. 1 (3): 12-21. 
  • 摘要 ( ) PDF (679KB) ( )
  • 本文利用1961-1974年7月的平均资料,对45°N-40°S范围计算了各种平均经圈环流及加热场等物理量。所取的网格点为5°±5°经纬度,垂直速度利用实际风计算,加热场是用热流量方程计算的。 由研究发现海陆分布及高原对平均经圈环流的影响是明显的,在南北半球大范围比较均一对称的下垫面上空,如欧非大陆、大西洋及东太平洋上空都存在一个典型的南北半球对称的Hadley环流。在北面是大陆高原,南面是海洋的亚洲地区,只有一个典型的季风环流。这是因为北半球副热带区的冷源变为热源,Hadley环流消失之故。西太平洋也有一类似的季风环流,这与这个地区存在较强的热源有关。北美季风环流很弱主要因为北美副热带陆地面积远比亚洲小。北半球全球的Hadley环流都很弱,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另外,还发现亚洲季风环流区,向上输送的能量很强,尤其高原地区更强更高,它在高空向东西两侧及南半球输送。

摘要专载

专题评述

短论

国内研究动态

国外考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