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1卷 第4期 1982-12-24   

论文

  • 七月季风环流发展的数值模拟
  • 郭晓岚;钱永甫;王谦谦
  • 1982 Vol. 1 (4): 1-27. 
  • 摘要 ( ) PDF (1757KB) ( )
  •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五层初始方程模式(地下一层未包括在内)模拟了季风环流。一共做了8个试验,积分时间分别为8天至20天不等。其目的在于研究辐射加热、深层积云对流凝结、地形结构等因素,对6-7月的季风系统发展的相对重要性。模拟的范围是0°-180°E,25°S-55°N,几乎包括了全部季风明显区。初始资料有二类:一是6月份气候资料经过光滑后的平均环流形势,二是6月份平均纬向形势。在所有8个实验中,海陆分布和大尺度凝结都包括在内。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海平面气压分布及低层气流型主要决定于非绝热加热的分布,而与地形结构关系较小。例如,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上空7月平均海平面低压槽的位置,从85°E到110°E沿印度和印度支那一带的气压梯度密集带的位置以及Somali急流的位置等等均可在包含辐射加热的试验中出现而与地形结构关系甚小,但是这些系统的强度受地形的影响极大。若不包括辐射加热,则上列系统中无一可完善地模拟出来。除此之外实验还表明,当模拟中考虑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时,低层气压系统发展得更快,达到准稳定态的时间越短。另一方面,降水的数量和分布却受辐射加热,地形和初始场的影响极大。例如,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则最大降水将出现于东亚沿海岸线一带而不是在100°E,25°N附近。如果没有辐射加热, 陆地和海洋上的降水量就会大大减少。
  • 太阳辐射在山谷城市污染大气中的削弱
  • 沈志宝;王尧奇;季国良;王文华;吴敬之;水登潮
  • 1982 Vol. 1 (4): 74-83. 
  • 摘要 ( ) PDF (710KB) ( )
  • 我们在1980-1981年冬季,在兰州市相对高度差为625米的两个点以及郊区对比点同时进行了地面太阳辐射观测,测量了山谷城市上空污染大气,尤其是山谷中的严重污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太阳直接辐射在兰州市区污染大气中的减弱比在郊区大气中大得多,整层大气中的总减弱达72%,而在厚度为625米的河谷大气中的减弱约占整层大气中总减弱的41%。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削弱太阳辐射的主要因子,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在整层大气中约占总减弱的66%,在河谷大气中则为96%。因此,地面上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与大气浑浊度系数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以此建立了两个公式,在干旱地区,可以用它由大气浑浊度系数或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中的一个量计算另一个量。另外,本文还估计了冬季兰州上空河谷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及其辐射加热率,並讨论了污染大气对于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

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