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11卷 第1期 1992-03-24   

论文

  • 一次青藏高原夏季低涡的数值模拟研究
  • 罗四维;杨洋
  • 1992 Vol. 11 (1): 39-48. 
  • 摘要 ( ) PDF (718KB) ( )
  • 本文利用美国NCAR中尺度模式MM 4对1979年6月29-30日一次500hPa高原低涡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及模拟研究。通过对绝热、非绝热、有无地表感热潜热及降低地形等六个对比试验, 分析指出: (1)模式对500hPa高原涡中心位置预报与实况吻合, 中心平均强度与实况接近, 平均降水亦接近(略偏少), 落区略有偏差, 故可认为对低涡的预报基本合理。(2)低涡主要由非绝热过程引起(22.6, 10 -5s -1), 而动力过程是很次要的(6.0); 在非绝热过程中潜热的贡献(8.0)远比由积云对流及湍流所引起的地表感热通量(14.6)小; 地表热通量的贡献主要为地表感热通量(13.4), 而地表蒸发作用很小(1.2), 这与文献[6]的诊断分析结论一致。(3)由半地形高度隆起至全地形时, 动力作用对低涡强度的贡献由2.0增至6.0, 非绝热过程的贡献由7.2增至22.6。可见模式中真实地处理地形高度是很重要的。本文虽只作了一例, 但结论(2)与大量低涡诊断分析的统计结果一致。

短论

论文

短论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