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19卷 第3期 2000-09-24   

论文

  •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
  • 周筠珺;陈成品;刘黎平;楚荣忠;冯锦明;张彤;宋新民;M. Kajikawa;H. Fujii;Y. Aoi;T. Koike;S. Shimizu;K. Ueno
  • 2000 Vol. 19 (3): 339-347. 
  • 摘要 ( ) PDF (407KB) ( )
  • 利用1998年4~9月间进行的GAME-TIBET青藏高原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及大气平均电场加强期观测实验资料,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作了定量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雹过程中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均为负值,其峰值也均强于-22 kVm -1;在降雹过程中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大气电场强度不断增强,但降雹开始时大气电场强度并未达到其峰值,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开始降雹的时刻略有滞后;在各降雹日中,较强的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对应着各冰雹谱分布段较多的冰雹数目,而这种较好的相关在各谱分布段上都表现出来;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每5 min闪电频数不断增强。在开始降雹时每5 min闪电频数平均达到43,峰值的出现时刻略滞后于开始降雹的时刻,这一滞后时间一般平均在3 min左右;在降雹过程中,单位面积中的冰雹数目与对应时段内总闪电数有着较好的对数关系,相关系数 R为0.9540。在降雹过程的时间序列上,冰雹云成熟期过后,总闪电次数与冰雹降雹率成反相关。
  • 兰州市区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分析
  • 王式功;姜大膀;杨德保;尚可政;祁斌
  • 2000 Vol. 19 (3): 363-370. 
  • 摘要 ( ) PDF (294KB) ( )
  • 根据Holzworth干绝热曲线法求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两种计算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法和逐步逼近法。利用此方法和兰州市气象站1988~1992年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兰州市城区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其月平均值的年变化呈单周期型,即12月最低(716 m),5月份最高(2074 m);旬平均值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月平均值的年变化一致,只是在4月下旬和6月下旬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冬季兰州地区处于不同天气系统控制时,其最大混合层厚度也有一定变化,其中冷锋过境前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最低(735 m);冷锋过境后受蒙古高压前部控制时,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最高为(946 m)。兰州城区SO 2、CO和NO X三种污染物月平均浓度值的年变化也呈单周期型,但与月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年变化曲线的位相几乎相反,即12月份的浓度峰值对应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的谷值,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其旬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0.827和-0.743,这表明最大混合层厚度是影响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