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第39卷 第6期 2020-12-28   

综述

  •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 孟宪红;陈昊;李照国;赵林;周秉荣;吕世华;邓明珊;刘雨萌;李光伟
  • 2020 Vol. 39 (6): 1133-1143.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9.00144
  • 摘要 ( ) HTML ( ) PDF (2119KB) ( )
  •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中国长江、 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并且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气候变化无疑会对该区域的气候、 环境和水资源产生深刻影响。本文综述了三江源区近50~60年气候、 环境和水资源变化的事实, 主要认知如下: (1)三江源区总体呈现升温趋势, 升温速率约为0.33 ℃·(10a)-1, 是青藏高原同期的1.2倍。(2)三江源区降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趋势约为6.653 mm·(10a)-1, 为青藏高原同期降水增加率的71%。(3)三江源区年最低和最高气温呈现显著增加趋势, 且冷季增幅大于暖季。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 降水变率减小, 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4)三江源区南部积雪日数最多且呈显著增加趋势, 黄河源区整体上呈现积雪初日推迟、 终日提前、 积雪期缩短和积雪日数减少趋势。(5)在升温影响下, 冻土严重退化, 并引起沼泽湿地的发育, 在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引起的融水增加的双重影响下, 三江源区湖泊沼泽持续扩张。(6)尽管三江源区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 但径流变化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长江源区径流显著增加, 而黄河源区则为减少趋势, 直门达和香达水文站径流变化倾向率分别为6.69×108 m3·(10a)-1和1.1×108 m3·(10a)-1。最后, 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水循环变化及其对环境和水资源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 并呼吁加强大气水文过程的耦合研究, 量化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及陆气耦合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加强其影响区域气候环境和水循环的认识, 为三江源区适应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论文

  •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 张帅旗;周秉荣;史飞飞;陈奇;苏淑兰
  • 2020 Vol. 39 (6): 1309-1317.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9.00131
  • 摘要 ( ) HTML ( ) PDF (3877KB) ( )
  • 青藏高原蕴含着最典型、最多样的高寒湿地类型。为了探究高寒湿地的退化状况, 首先需要对高寒湿地信息进行精细化提取。选用玛多县GF1-WFV生长季影像, 利用先进的分层分类法, 选择分割尺度为50对影像进行分割, 然后利用单波段阈值法及坡度阈值对湿地进行判识, 结合非生长季影像, 综合利用波谱关系法、混合水体指数法、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及单波段阈值法对玛多县的高寒湿地分类系统的Ⅲ级类别进行逐一提取, 最后得到玛多县高寒湿地类型的地物信息及分布状况。研究表明: (1)随机选取检验样点, 采用混淆矩阵的方法, 对提取的高寒湿地分类影像进行精度评价, 分类精度达到88.59%, Kappa系数为0.8637, 精度通过检验。分类结果显示, 结合了影像的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的分层分类技术在高寒湿地信息的提取方面更加优于其他传统方法, 能够实现高寒湿地的精细化信息提取与分析。(2)玛多县高寒湿地面积呈东多西少, 北多南少分布, 其中永久性淡水湖的面积最大为1685.58 km2, 占玛多县总高寒湿地面积的69.05%; 其次是草本沼泽和永久性河/溪, 面积分别为495.56 km2和94.81 km2, 占比分别为20.34%和3.88%; 季节性咸水湖、季节性淡水湖、间歇性河/溪、洪泛湿地、泥潭沼泽、灌丛沼泽、内陆盐沼及冰川积雪的湿地类型面积在1.25~73.23 km2, 所占比例不足1%, 其中面积最小的是季节性咸水湖和季节性淡水湖。(3)高分数据在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信息提取中具有不受高海拔影响分辨率的特点, 因此具有更强的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尤其选择时间分辨率不同的生长季及非生长季的影像, 在获取季节性高寒湿地类型信息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4)玛多县高寒湿地类型中, 湖泊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但河流和洪泛湿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 玛多县的湿地有可能继续退化。